查看原文
其他

买临期产品,囤的都是风险

中国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 2020-09-05

临期食品,是指那些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。因为临近保质期,所以临期食品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,甚至一些原来比较昂贵的商品,也一下标出了“白菜价”,甚至有商家直接打出“越临期越便宜”的口号,不少消费者成了临期食品的囤货达人。

但是,囤货之前,您最好还是做点儿功课。


冲动是魔鬼

某著名品牌的1升装炭烧酸奶正在超市促销,促销方式有两种:一是买一送一,用胶带捆绑销售;一是第二件半价,两瓶酸奶装在塑料袋里。如果单看价钱,买一送一合算,25元两瓶。“买一送一,多划算呀!”超市工作人员嚷嚷着,一位年轻女孩拿起买一送一的捆绑品走了。一位年长些的女士也拿起了买一送一捆绑品,在手里来回倒动着看了几秒钟,然后很果断地放回了货架,取下了第二件半价的塑料袋。

这位女士说,她喜欢喝炭烧酸奶,但买一送一的只有3天的保质期了,3天要喝完2升的酸奶太难了,而第二件半价的还有15天的保质期。“对我来说,还是这个划算。”


有些人看到临期食品价格非常便宜,常常冲动地大批量购买,觉得占了很大便宜。殊不知,当你购买的食品因为吃不完而超过保质期限时,那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浪费。所以,如果打算买回很快就吃,选择购买临期食品还是很划算的。比如馒头,一般保质期也就三天左右,晚上逛超市的时候如果遇上打折,原本3元两个的牛奶馒头2元就能搞定,买上两个第二天就能吃完了。


还有两点需要注意。临期食品和正常销售的食品本质上没有区别,前提是储存条件没有被破坏,所以需要冷藏的临期食品不能脱离冷链。另外,食品包装一旦打开,保质期就作废了,因此购买临期食品要尽量选择小包装的。


别光看保质期,还要看营养标签

家里人口多的,常常囤货也多,休闲零食是最多的部分。一位常常光顾连锁进口食品折扣店的女士就是“按箱囤货”,饼干、薯片、小面包这类零食基本上一周“消灭”一箱。如此强的战斗力,买临期食品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嘴里总要嚼点东西的女孩子们对网红零食青睐有加,平常这类食品价格很高,临期时能便宜一半,于是大家凑在一起在网上拼购,这样能淘到很多既便宜又好吃的东西。当然,这样拼淘“消耗”也很快。


但是,饼干、薯片、网红零食,这些无一不是高糖、高油、高盐的混合体,如此地“消灭”,如此地“消耗”,恐怕赚下“便宜”的同时,却囤下了健康隐患。


所以,买临期食品别光看保质期,还要看看营养标签。


知道“临界期”如何定界吗?

2012年1月27日,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,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。随后原北京市工商局向外界公布了“食品保质期临界”的六级标准。


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(比如罐头、糖果、饼干等)。


标注保质期6个月~不足1年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(比如方便面、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)。


标注保质期90天~不足半年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(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、速食米饭之类)。


标注保质期30天~不足90天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(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、鲜鸡蛋等)。


标注保质期16天~不足30天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(比如酸奶、点心等)。


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,临界期为到期前1~4天(比如牛奶、活菌乳饮料、主食品、未灭菌熟食、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)。


虽然现在食品种类繁多,这六级标准很难概括,但它具有一定可行性,您不妨将其“推而广之”做个参考。


了解下进口食品的保质期

进口食品相对昂贵,因此“临期”时购买能便宜不少。国外食品保质期的标注与我国有所不同,做些了解有利于您的购物选择。


日本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有三个日期。“赏味期限”,即在这个日期之前食用,食品质量与口感最佳;“制造年月日时”,即生产日期,通常会精确到食品出厂的时间;“消费期限”,即我们通常意义说的保质期限。“消费期限”以内的食品都是安全的。


欧盟规定,保质期分为“在此前食用”和“最好在……之前食用”。前者通常是针对一些易变质食品,在保质期之后食用有可能威胁健康;后者则针对其他食品,在保质期之后食用,口感和味道可能会受影响。


美国食品包装上的日期分四种,一般根据食物的性质来标明。“销售截止日期”是食品外包装箱上必须标明的,商家只能在这个日期之前销售这些食品;“最佳口味期”是指食品味道或者质量的最佳时间;“食用期”是指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,这个日期是四种日期中最长的,超过该日期的食品必须销毁;“封箱包装日期”也是食品必须标出的,主要是为了便于以后出现问题时方便进行追究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